1月1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戴思哲(Joseph Dennis)受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邀请赴以色列举办题为“中国古代息讼歌的出版和散播”的讲座,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郭志松(Asaf Goldschmidt)、中方院长吴洋出席并致辞。
讲座现场
息讼歌是一种文字浅白、朗朗上口的有韵歌谣,通过描述诉讼的代价劝导人们放弃诉讼。既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传播,也被勒刻在石碑上供人阅读、拓印,还被印刷成册进行传播,因此研究息讼歌对于研究中国出版文化和口头表达等题目也具有重大意义。
戴思哲是研究中国地方志的专家,他根据所搜集的地方志、报纸、石刻等材料,从息讼歌入手,对中国法制史、出版文化及口头表达进行了新的探究。他认为,息讼歌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塑造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方式,既可以劝导人们不要轻易诉讼、减少案件数量,又可以实现普法宣传,宣传了诉讼的流程和法律制度。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高估了诉讼的频率和数量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政府运作的作用。诉讼一直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政府也劝诫人们忍受而非鼓励他们进行诉讼,息讼歌就是进行这种教化的最重要的方式。
讲座现场
关于息讼歌,过往的研究集中于精英阶层,戴思哲则关注普通民众法律知识的获取。另外,过往的研究多从个案或小说中的情节入手,在有限的时间框架内分析司法的相关概念,他则通过研究息讼歌探讨了从明朝至民国这段时间的法律现象与问题。
讲座现场
本次戴思哲的讲座为以色列汉学家和法学家提供了关照中国古代法制和社会的新视角。会后,学者们就息讼歌的实践性、具体效果和文学性等进行热烈的讨论。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希望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为中以学术互动搭建桥梁,继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上一篇: | 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访问博洛尼亚大学 | 下一篇: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举行2019年春节联欢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