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院新闻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首届“中国研究”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2024-09-01

点击量: 次浏览

6月5日至6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联合特拉维夫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主题为“探索古代中国”的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俄勒冈大学、田纳西大学、北卡来罗纳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的近20名教授和博士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吴洋表示,中国和海外的汉学研究有着不同的视野和理路,这样的学术会议能够促进双方、特别是青年学者间的互相理解与交流,不仅有利于“中国研究”的国际化,也有利于本土“中国研究”走出去和国外“中国研究”走进来。

吴洋致辞

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郭志松(Asaf Goldschmidt)表示,本次活动是孔子学院的又一个学术成果,也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希望继续通过这样高水准的学术活动加强以中的交流与合作。

郭志松致辞

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主任石熬睿(Ori Sela)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的交流更加频繁,也希望今后继续扩展共同研究的领域,加深合作。

会议期间,以色列著名汉学家、特拉维夫大学前教务长、教授委员会委员谢爱伦(Aron Shai)针对博士生论文写作进行了发言。他强调,合格的博士论文必须具备三点,即:“问题意识”“批评精神”“学术贡献”,他鼓励博士研究生大胆质疑与批评,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与新认识。

谢爱伦发言

本次会议分为五个版块,第一版块的主题是“稀见文献中的清史”。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博士生尤瓦尔·吉万(Yuval Givon)根据耶稣会士间的往来信件补充了清朝初入关时的历史记载,并探究了耶稣会士对当时政局变化的态度及当时的社会舆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杨柳青介绍了《玉函山房辑佚书》这部清代辑佚学的代表著作并阐发了其研究该书的切入点;马德里自治大学教授大卫·梅瓦特(David Mervart)从日本的视角,探究了清史中某些关键问题;特邀发言人、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夏维明(Meir Shahar)带来题为“中国地方信仰中田野调查和文本梳理的结合”的发言,介绍了他对中国山西地区民间信仰的调查,具有特别的方法论意义。

夏维明发言

第二版块聚焦“清代中国的武术与民间宗教”。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博士生康克勇(Israel Kanner)的发言主题为“理解唐恒乐的谎言:十七世纪晚期和十八世纪梅花拳的宗教因素”,他根据自己在中国调研、走访发现的各种武术文献,对“梅花拳”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因素做了详细讨论;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博士生欧内斯特·科金(Ernest Kozin)根据最近发现的文稿探讨了晚清时期北方乡村的武术练习与信仰;康奈尔大学教授本杰明·查德金斯(Benjamin Judkins)对中国武术在美国的发展及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传统武术的复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本杰明·查德金斯发言

第三版块主题为“从战国到民国的观念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董家宁根据传世文献和出土帛书,探究了早期中国的空间意识和表达;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徐晓结合正史记载与文学作品的表达,揭示了唐代以后对北朝文学家王褒和庾信社会形象的再塑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静垚的研究是关于《中国公论西报》上反映民国建立初期政治时事的52幅插画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于中国政治变化的态度以及对列强的不满和对中国的同情。

刘静垚发言

第四版块的主题是“邂逅铁路”。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博士研究生加利雅·拉维(Galia Lavi)介绍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国的铁路建设与发展,针对早期建设的四条代表性铁路,进行了个案分析;俄勒冈大学博士迪伦·布雷迪(Dylan Brady)关注中国当代铁路的发展情况,以“文明”和“素质”为关键词探索了中国铁路礼仪的变化;田纳西大学教授吴晓(Shellen Xiao Wu)针对两位博士的发言进行了点评,提出中国铁路的历史与发展过程具有广阔而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加利雅·拉维发言

第五版块的主题为“边疆与交界地区的风景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师魏离雅(Lia Wei)通过亲自的考古调查,发现了四川东南部山区的特殊墓葬群,提出了一种关于早期中国长江上游地区道路和疆域的新的研究策略;特拉维夫大学博士生梅尼·维肯因(Meny Vaknin)讨论了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文化面貌在“汉”与“蛮”之间的摇摆,深入探讨了宋代中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苏日朦探究了晚清到民国时期察哈尔地区的历史变迁,考察了该地区在行政、地理环境和文化等各层面的深刻变化;最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詹姆斯·安德森(James Anderson)针对边疆与交界地区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三位发言者的发言给予点评。

詹姆斯·安德森发言

本次青年论坛中,前辈教授与青年学者济济一堂,对“中国研究”各领域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对于开拓国内相关研究的视野和向国际学界发出中国声音都有促进作用。本次论坛也得到参会者的肯定,大家不仅认可论坛高标准的学术性,同时也认可这种为青年学者提供平台、有前辈学者提点批评、所有与会者充分交流的形式。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举办这一论坛,也希望类似活动继续促进中国同世界的学术交流。

上一篇: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华文化体验活动 下一篇: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参加当地华商会庆“六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