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5日,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以“中瑞关系”为主题的“一日中国”系列讲座。活动由四个专题讲座构成,吸引了40多名听众报名参与。
孔院在读博士生梁定远(Pierrick Porchet)向听众介绍了瑞士和中国的家庭风俗的异同。他认为,两国的农村和城市对家庭的理解都不一样,而且,两个国家几十年以来的家庭风俗也都有所改变。现在,在两个国家都可以遇到所谓的“传统家庭”以及“现代家庭”。他认为目前中国家庭的主流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这一点特别表现在农历节日中,同时也表现在大众传媒比如电视剧、电影以及广告片当中。
梁定远做讲座
来自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大学的马陶然(Matteo Tarantino)教授就“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中瑞可以相互学到什么?”这一专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和瑞士虽然各自都有着自己的问题,但两国都面临着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在这个问题上,两国的内部管理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其中心和边缘的动力的复杂性却有着相似之处,而这种复杂性对两国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产能建构有着极大的影响。马陶然探讨了两国合作共同面对这些环境挑战的可能路径,包括如何管理空气、水资源、土壤和能源的问题。
马陶然做讲座
瑞中协会瑞士法语区分会会长杰拉德·贝洪(Gérald Béroud)就“中瑞关系的全景介绍:从1949年到今天”专题进行了演讲。他梳理了过去几十年间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总结、分析了这些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两国政府之间、两国的民间组织之间以及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对保持两国友好、互利的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杰拉德·贝洪做讲座
日内瓦孔院外方副院长谢红华介绍了瑞士从50年代延续至今的汉语教学历史,同时对瑞士汉语教学的现状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她重点介绍了苏黎世大学和日内瓦大学汉学系的汉学研究,以及瑞士两个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与汉语推广所做的工作。她从国情和教学本身分析了瑞士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瑞中两国的经济交往的角度,说明中瑞互相理解、互赢互利的前提是学习对方的语言与文化,瑞士与中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为瑞士人提供学习汉语的优良条件。
谢红华做讲座
讲座现场
“一日中国”系列讲座活动为孔院的常规项目,旨在通过一天的讲座向当地民众介绍当代中国社会。今年是该项目实施的第三年。活动广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上一篇: | 以棋会友——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孔子学院杯”中芬象棋友谊赛 | 下一篇: | 苏州昆曲精彩亮相莱比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