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院新闻

《孔子学院》海外编辑会议在德国莱比锡召开

2024-09-01

点击量: 次浏览

《孔子学院》海外编辑会议于5月8日至9日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召开。会议主题为“以管理促提升,新十年新起点,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孔子学院总部院刊编辑部、各语种院刊编辑部负责人及读者代表等近30人与会。

孔子学院总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天琪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孔子学院》自2009年创刊至今10年来,发行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受到各方关注,广为读者喜爱,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与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相似,各语种院刊编辑部也由中外双方共同组成,这种由多语种编辑部组成,既相对独立又协同合作的办刊形式,在世界范围中也是非常独特的。正是得益于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11个语种院刊在办刊宗旨不变的前提下,贴近各国读者需求,多元视角介绍中国,既是各国学员学好汉语的鲜活教材,又成为各国人士了解中国的真实读本。面对信息化时代阅读和传播方式的转变,院刊也积极进行了数字化探索,努力提供便利快捷的阅读途径,读者人数不断扩大,在海外中文学习者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她深入分析了办刊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在孔子学院事业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继续办好院刊。各语种院刊应发挥自身所长,坚守初心,围绕办刊宗旨,围绕发挥孔子学院中外人文交流桥梁的作用,讲好孔子学院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势,努力拓展传播路径,扩大院刊影响力;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新的生长点,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希望各语种院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塑造孔子学院良好公共形象,服务孔子学院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各编辑部分享了办刊经验。中德刊编辑部就“如何策划一个有趣又有深度的主题”进行了发言,提出院刊应该用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聚焦读者感兴趣的选题,激发阅读兴趣,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文化之窗。中西刊编辑部介绍了自身进行数字化出版尝试的做法。此外,会议还特邀华裔设计师吴祎萌、中法刊编辑部艺术总监Elodie分享了刊物版式设计及双语编排心得,并展示了一些出色的海外设计案例。他们认为,既有中国特色又贴近本土阅读习惯的杂志,才能最终获得读者的喜爱。

各编辑部代表纷纷表示,在院刊创办十周年之际举办这样的会议非常有意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研讨,使大家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办好院刊的信心。大家还建议建立11个语种的资源共享平台,围绕院刊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改革措施,推动院刊发展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 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一日中国”系列讲座活动 下一篇: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学生中文比赛瑞士馆区预赛在日内瓦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