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29日,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连续第五年承办国家汉办志愿者教师岗中培训。麻州大学波士顿校区副教务长谢丽尔∙尼克松(Cheryl Nixon),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杨中波、教育副领事吴忆蒙,汉办志愿者管理教师林秀琴、李明、李馨等参加开幕式和相关活动,来自美国32个州的150名志愿者教师参与了培训。
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院长孙柏凤发表《我们的使命》致辞,随后,全体志愿者教师唱响了汉语教师志愿者之歌《瀚宇之花盛开》,深情壮丽的歌声再次激发出全场人员为汉语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杨中波为志愿者教师带来祖国的关怀。他表示,对外汉语教学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是所有汉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信大家在培训中会有更多收获,感谢孔子学院为组织此次培训付出的辛勤劳动。
谢丽尔∙尼克松为大家送上波士顿的问候。她在致辞中表示,在当今世界还存在很多分隔的情况下,教师的职责非常重要,希望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更多文化关联、文化理解和文化欣赏,成为中美友谊的桥梁。李馨带来汉办的期望,希望志愿者教师们以“安全、安定、安心”的状态圆满完成任期教学,为汉语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孔子学院中文项目负责人王淑红对培训安排作了说明。培训课程包括主题讲座和分组讲座。在主题讲座环节,高健以《Rhyme It! Act It! Speak It!》为题,重点展示了“歌谣教学法”的效果和运用技巧;李兆红的讲座则以《TPRS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为题,从TPRS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TPRS在课堂操练中的可行性及TPRS对提高学生中文语言能力的有效性几个方面,介绍了TPRS教学法。在分组讲座中,张华介绍了关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知识,分享了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工具和策略,并提出了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概念和方法;王淑红着重向志愿者教师介绍了汉办各类教学资源、实用教学辅助工具,以及新技术工具与平台;陆熙雯主要介绍了美国现行主流外语教学大纲和标准,以及如何掌握与学校其他外语老师沟通的工具,了解外语教学本质,轻松应对课程设计任务;施祖慰从学校对教师的预期和评价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学校对教师的期望种类以及原因,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演变和当今的特点,以及美国高中课程、教学、学生评价的特点;杨明和陈丽嘉从课堂管理入手,同志愿者教师分享了如何运用简单微妙的策略构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和可控的纪律准则。分组讲座由学员根据名额自行选课听讲,之后有专门的时段供学员分组分享所听讲座内容,讲座老师分别听取学员反馈,检验学习效果。在最后一天的培训中,学员代表王慧莹、刘航、张怡娜分别以《中文小书设计与实践》《汉字教学》《“非中国特色”的仪式感》为题进行了自己在美国教学实践的“教学分享”。所有参加培训的志愿者教师分为十个小组,针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成果展示,并由讲师现场点评。选课与分享,以及最后一天的培训成果展示与讲师点评,是孔子学院为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特别设计的培训方式,受到学员好评。
今年培训的另一个亮点是“真实课堂”。美国当地中文教师李兆红老师专程将她的美国学生们请进培训现场,以实际教学的展开进一步展示TPRS教学法的课堂运用,进行了一次生动的“课中课”。
最后,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付春梅主持结业式,孔子学院院长孙柏凤对培训进行了总结。志愿者教师代表李娜娜分享了培训感言。经小组推荐和讲师组现场评选,孔子学院为志愿者教师颁发了小组成果展示“突出贡献奖”和“最佳展示奖”。志愿者管理教师林秀琴、李明和李馨为志愿者教师颁发了结业证书。
志愿者教师普遍对此次培训感到特别必要和特别满意,认为培训为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培训所采取的选课与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志愿者教师的主动参与程度,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对汉语教学的思考,并在培训成果展示环节检验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由麻州大学波士顿校区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共同建设,现已成为新英格兰地区及全美最为重要的汉语教师培训基地。
上一篇: | 麻州大学波士顿孔子学院参加麻州第二届“中国日”活动 | 下一篇: | 最美中国行——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中学生秋季访华团活动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