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院新闻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治理模式”国际学术会议

2024-09-01

点击量: 次浏览


当地时间3月20日,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题为“中国治理模式”国际学术会议在赫尔辛基大学召开。来自芬兰、中国、瑞典、津巴布韦、英国、美国、爱尔兰及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知名学者参与关于中国治理模式的学术讨论。

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陈玉文(Julie Chen)教授首先在致辞中阐释了协商民主的中国民主实现形式。

陈玉文致辞

随后,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奥斯卡•阿曼(Oscar Almén)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的多样性。奥斯卡•阿曼表示,正是中国各地治理模式的多样性,鼓励和促进了地方政府的治理创新。

奥斯卡•阿曼作主题报告

来自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王中原博士介绍了中国政府加强与人民联系的管理机制和模式。王中原指出,各种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生命力都是建立在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基础之上。中国政府一直处于与人民联系的最前沿,比如利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及时有效地与人民沟通、听取人民的意见等。

王中原作主题报告

来自英国科克大学的学者科斯坦丁(Costantin Holzer)就中国政府的公共投资展开了主题演讲,着重介绍了中国政府对初创企业的支持。科斯坦丁表示,些初创企业成功之后能够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对初创企业的资助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科斯坦丁作主题报告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纳塔莉(Natalie Ruvimbo Hodzi)则从一个津巴布韦学者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管理模式在非洲的影响。

纳塔莉作主题报告

来自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李桦从中国社会管理政策入手,介绍了中国的社会工作进程。李桦表示,目前社会工作已融入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推动着社会工作在基层的展开,特别是贫困地区,这样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来自英国牛津互联网学院的学者亚当•耐特(Adam Knight)探讨了在大数据时代,中国如何构建全国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

最后,来自意大利的律师学者雷卡多•勃迪(Riccardo Berti)和玛丽亚格莱茨亚(Mariagrazia Semprebon)讨论了中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方略,提到了对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视。

雷卡多•勃迪(Riccardo Berti)、玛丽亚格莱茨亚作主题报告

会议现场

主讲嘉宾合影

通过此次会议,来自世界各地从事中国治理模式研究的学者和专家汇聚一起,分享他们专注的实际案例和研究结果。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的治理模式变得更加专业化和制度化,中国治理方式依靠现代技术进步也变得“更加智能”。与会者们不仅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国的现代成就,也分析了未来几年将面临的挑战。


上一篇: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助力“2018北欧中国法律周” 下一篇: “欢乐春节”狗年如约而至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迎春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