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4名外方院长荣获“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

2021-10-26

点击量: 次浏览

9月27日下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致敬历史,开启未来——2021孔子学院日”。全球共75位任职满十年且贡献突出的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荣获“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

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4名任职已满十年的外方院长荣获奖章并受邀在线上参加颁奖典礼,他们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王黎明,津巴布韦大学原副校长、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原院长马希礼(Pedzisai Mashiri),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莫笛(Marina Timoteo),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金亦然(Basile Zimmermann)。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们是孔子学院的“发展推动者”,在推动教育与学术合作、人文交流、促进多元世界文明发展、增进国际理解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颁发奖章与证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贞实在现场代为领取。颁授仪式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灵山主持。孔子学院院长们通过视频方式分享了与孔子学院结缘的故事和心路历程。

王黎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经济学教授。自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2006年成立以来,王黎明一直担任院长一职,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直致力于推进中爱教育、文化、商业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中爱两国领导人先后十余次到访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均高度肯定孔子学院为促进中爱两国友好关系发挥的作用。

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的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爱尔兰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全球设立最早的孔子学院之一,三次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并入选全球第一批示范孔子学院,曾多次承办欧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英国及爱尔兰孔子学院联席会议。2016年,都柏林大学校长安德鲁·迪克斯(Andrew Deeks)获“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奖章。都柏林大学示范孔子学院新建专用教学楼于2019年落成,并荣获爱尔兰建筑年度设计奖。王黎明还参与促成都柏林市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

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现有教职员工近50人,另下设9所孔子课堂,并与50余所爱尔兰中学合作开设中国语言和文化课程。孔子学院打造学术品牌,近年来举办欧洲汉语教学协会国际研讨会、亚洲经济国际研讨会、“中国经济变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国际学术会议,连续举办孔子学院博士生论坛、当代中国系列讲座、中国医学讲座等;每年举办文化品牌活动,如爱尔兰春节晚会、“孔子杯”围棋与中国象棋大赛、“孔子杯”乒乓球赛等。王黎明全面推进中文与中国文化教学、考试、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学生中文比赛、学生来华暑期小学期/夏令营/冬令营项目、教育工作者访华团、本土特色教材研发与科研项目等各项工作,支持并指导下设孔子课堂及教学点的教学与交流工作,形成涵盖大学学位课程、中学课程、本土教师培训课程和公共培训等课程的教学体系,大力推动中文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经济等课程融入都柏林大学各专业培养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与都柏林大学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经济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等与都柏林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学生互派、学者交流等合作项目。两校互派交换生超过200人,另有100余名都柏林大学的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暑期国际小学期。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与都柏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设的“商学+中国学”“法学+中国学”“食品商业+中国学”“社会学+中国学”、中文与中国文化师范硕士等特色专业项目受到都柏林大学学生欢迎和关注,累计注册学生达千余人。

马希礼(Pedzisai Mashiri),津巴布韦大学原副校长、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原外方院长,人文学院教授。马希礼自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2006年成立起至2017年一直担任孔子学院院长,于2009年被授予“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奖章。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是该国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另下设9个教学点,是津巴布韦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为深化中津友谊,推进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于2012年和2013年两次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津巴布韦大学校长拉维•尼亚古拉(Levi Nyagura)获“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奖章。

马希礼积极促成津巴布韦大学成为非洲第一所将中文纳入本科学位课程体系的大学,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选派数百名中国语言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经济、管理、国际政治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来华交流学习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马希礼组织学生学者与中方教师合作发表论文并出版多部专著,《中文-绍纳语双语词典》《斯瓦希里语-英语-绍纳语-中文多语种词典》等。津巴布韦大学每年派遣教育工作者代表团来华访问交流。中国人民大学与津巴布韦大学签订“中非讲席”项目合作协议,申报“新汉学计划”访问学者项目,积极推动两校教师交流与学术合作,推动中非知名高校合作开展非洲问题研究。

马希礼着力打造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中文合唱团这一特色品牌,多次为中津政要与民众献唱。2015年中津建交35周年之际,中文合唱团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津巴布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为两国元首演绎京歌《说唱脸谱》。中文合唱团还曾应邀在北京的全球孔子学院大会、非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博茨瓦纳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每年的“孔子学院日”、“汉语桥”比赛、津巴布韦春节庙会、中文歌曲比赛等活动上表演。孔子学院以此为契机培养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冠军等一批才艺优秀的当地各领域青年,并得到中国企业的大力支持。

莫迪(Marina Timoteo),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法学教授。自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2009年成立以来,莫迪一直担任院长一职。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于2012年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并于2013年承办欧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莫迪于2018年被授予“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荣誉奖章。意大利原总理、欧盟委员会原主席普罗迪(Romano Prodi)多次到访并出席孔子学院举办的法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和文化交流活动。

莫迪在推动中意两国高层会晤、推动孔院融入社区、促成中意伙伴院校全方位合作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运营良好,已实现项目运营经费自给自足,将靠外部资金“输血式”的财务模式转变为自我“造血式”经营模式。

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现下设4个孔子课堂、12个教学点,开设了涵盖大学专业课程、中学课程、少儿课程、公共课程、商务课程、中文考试培训等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近年来举办“新时代的中国方案与欧洲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与民法典”“中欧多边投资协议的跨学科与法律反思”“中外法律语言比较”“中意共同可持续发展”“向世界传播中国”“国际贸易和中国未来金融改革”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术活动,展现了一个全面的中国形象,是意大利中文教学和中意文化学术交流领域最具典范性的孔子学院之一,为促进博洛尼亚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及其他机构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中意友谊关系发展发挥着示范效应,是意大利了解中国并与中国深化友谊和合作的重要窗口,是中意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编纂意大利首部《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中、意本),在博洛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20年4月,莫迪与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博洛尼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团队等各方协调促成博洛尼亚大学出版社与上海科技出版社签订《张文宏教授支招新冠肺炎》(意大利文版)版权协议,并组织意大利汉学家及相关领域专家翻译,由博洛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赠予意大利各地医院、卫生部门、图书馆、学校等,并在博洛尼亚大学出版社官网发布供免费下载,介绍中国经验,帮助意大利民众应对疫情。

金亦然(Basile Zimmermann),瑞士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社会学副教授。自2011年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金亦然一直担任院长一职。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是瑞士唯一一所孔子学院,于2014年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十年来在发展中文教学与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成为推动教育与学术合作,促进中瑞、中欧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

金亦然大力推动中文与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与创新的中欧比较等课程融入日内瓦大学各专业培养体系,同时全面推进学生学者交流与研究生联合培养、考试、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本土特色教材研发、“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学生中文比赛、学生来华暑期小学期/夏令营/冬令营项目、中国研究、各学科领域学术研讨与合作研究、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机构交流合作等工作。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近年来举办“中国与瑞士的刑法与金融犯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价值”“科学社会学”“中欧信息和传播技术及其管理”“中瑞考古学研究”“宗教的多样性和宗教史”等国际学术会议,当代中国系列讲座。

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发起倡议,日内瓦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设立合作科研种子基金。第一轮合作期(2015-2020)进展顺利,两校共同支持了6个合作科研项目立项,涉及法学、历史与考古、经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数学等学科领域。

在法学领域,正是在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积极推动下,日内瓦大学、哈佛大学、悉尼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四校法学院共同发起新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轮流举办学术研讨会,成为世界一流法学院间学术合作品牌项目。两校还合作举办“中欧欧洲法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双硕士项目”,并联合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和武汉大学法学院等国内一流法学院校共同选拔,培养精通欧盟法、国际法与中国法,熟练掌握中文、英语和法语,具备国际组织实践经验的青年法律精英。

在社会学领域,依托“新汉学计划”国际博士生项目,3名日内瓦大学博士生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联合培养;多名社会学学者互访参会并开展合作研究。


上一篇: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国际小学期孔子学院线上文化交流活动开展 下一篇: “跨文化对话·合作的纽带”系列讲座“孔子学院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设培训”举办